2014/12/28

中國古代的口「香」糖〈上〉

   嚼口香糖幾乎是全球風行的習慣,不僅因為口味多樣,也因為它可暫時舒緩緊張與壓力。幾千年來,不同地域與文化的人們都有嚼「膠」的習慣。 古時候,地中海一帶的人,為了清潔牙齒和保持口腔清新,會把乳香樹的樹脂放入口中咀嚼;印地安人愛咀嚼樹幹的液汁,中美洲的馬雅人愛嚼糖膠樹膠(chicle)。現代人嚼的口香糖是西元1848年美國柯帝士John Curtis)發明的,而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,就已經發明了天然口香糖了,當時的口香糖價格不斐,非一般平民百姓用得起,是域外的珍貴香料----丁香。    

丁香花
丁香,古代珍貴的口香糖


        丁香,又稱雞舌香,因為外觀像釘子,所以又稱丁子香。漢代時期,對外交通發達,漢武帝時曾派張騫出使西域〈甘肅至玉門關和陽關以西,包括新疆和蔥嶺(帕米爾高原)以西地區〉,中國漆器、鐵器、絲綢大量傳入西域,西域之馬匹、寶石、葡萄、香料、建築、音樂、繪畫傳入中國,促使中西方文化貿易之交流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chiculture.net/1701/html/c13/1701c13.html
     
 漢朝陸上絲綢之路以河西走廊連通中亞、南亞、西亞等地;海上絲绸之路已初步形成,與南洋往來頻繁,開通往印度洋的航線。因為這兩條路徑的開通,讓域外香料得以傳入中國本土,丁香即是其中一種。丁香可用於烹調、也是合香常用的添加劑;《雲仙雜記》記載:「飲酒者,嚼雞舌香則量廣,浸半天回則不醉」。《夢溪筆談·藥議》:「《日華子》云『雞舌香,治口氣。』」 可見丁香的確可作為香口之用!
    
資料來源:http://top.cntv.cn/2014/10/11/ARTI1413027953037175.shtm

    根據東漢應劭著《漢官儀》記載,漢朝時,大臣上朝奏事要先燒香薰衣,口含「雞舌香」改善口氣。東漢恆帝時,有位侍奉於皇帝左右的官員,名叫刁存,因為年長,患有口臭,讓皇上難以忍受。有一日,「帝賜以雞舌香,令含之。」刁存不知此為何物,但皇上之命豈敢不從?只好在惴慄不安中含入口中,哪知此物外型雖小,卻味辛刺口,刁存誤以為此乃皇帝賜死的毒藥,十分傷心。退朝後與家人涕淚號泣地訣別,一時家中充滿哀傷的氣氛。此時剛好友人來訪,於是叫刁存把皇帝所賜的「毒藥」吐出來,仔細一看,竟是「香口之藥」,那可是皇上特別恩賜的上等進口香藥哪!真相大白之後,痛哭流涕的悲劇成了歡樂熱鬧的喜劇,「刁存口含雞舌香」便成為歷史上的笑談!

    從此,口含雞舌香不僅成為上層社會的流行文化,尚書郎〈古代官名〉要向天子稟報或討論國事政令,也必須以雞舌香來清潔口腔,增加口氣芬芳。

  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